人才队伍

team

康红普

康红普,男,1965年11月6日生,山西五台人,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现任中煤科工集团技术委员会主任,中煤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开采研究分院党委书记、院长。他长期从事矿山岩体力学与岩层控制科研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煤炭行业重点科研项目60余项,取得了多项重要科研成果,30 余次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150余篇,SCI、EI收录96篇。被授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创新争先奖(个人)” 等称号,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能源大奖”及“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等。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科研成就
突出贡献
主要论文、论著

1.主持完成了“煤矿井下地质力学原位快速测试技术及围岩控制技术”,发明了煤矿巷道围岩专用单孔、多参数、地质力学参数测量方法及配套仪器,发现了井下地应力场变化规律。开发出三维采动应力监测仪器,揭示出采动应力场分布特征,首次提出了支护应力场新概念及测量方法,揭示出采动巷道支护的本质是“三场”相互作用:通过支护降低采动应力梯度、差应力及集中系数, 使应力分布均匀化。该成果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2.特厚煤层是煤矿典型的难采煤层,作为“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中巷道支护技术负责人,研究揭示出全煤巷道大变形机理为煤体不连续、不协调扩容变形与整体挤出,发现了全煤巷道支护时空效应与关键参数,提出高预应力一次支护方法,开发出配套技术,在大同塔山煤矿应用后,巷道变形降低85%,该成果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3);

3.针对巷道锚杆支护技术,主持开发出高强度、高延伸率锚杆锚索支护材料;开发出高预应力锚杆与锚索施工设备,解决了高预应力施加难题,研发形成了以锚固与注浆为核心的煤矿巷道支护成套技术体系,主持完成的“煤矿巷道高效安全支护成套技术创新体系及应用”项目,该成果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4.针对强烈动压影响巷道支护难题,提出煤矿强动压巷道定向水力压裂卸压机理,开发了先进、实用的新型小孔径定向水力压裂坚硬顶板控制和强烈动压巷道卸压成套技术与装备,显著提升了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技术水平,该成果获2014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一等奖(排名第1)。